【互联网口述历史研讨会精选之二十七】互联网研究应为解决“时代之问”提供解决方案和社会智慧
2021-07-29 16:48:59
  • 0
  • 0
  • 2

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摘录:
这项工程呈现出来的标志性成果必定是要载入到世界文明发展历史的。建议从不同维度、不同逻辑上整体梳理并发现影响最主要的因素以及彼此之间产生的状态和评估它可能的未来。通过这种访谈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纬度来聚焦问题,并为解决“时代之问”提供解决方案和社会智慧。

现场图片

发言内容:

首先是祝贺方兴东教授、钟布教授及其《口述历史》的团队,做了一件特别重大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当中,最近几百年其实是有所落后的,而现在正在逐渐地扭转这种状况,开始“进入状态”了。中国人写历史,写世界史,虽然过去也有种种努力,但是像今天《口述历史》这个成果所呈现出来是不多见的——它是一个标志性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成果,必定是要载入到世界文明发展史的序列中的。其视点之恢弘、工作之繁复、设计创意之大气,是难能可贵的。互联网在我看起来是可以作为文明断代的一项技术,所引起的变化是一种文明发展当中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节点,所以对这样一个必定影响人类文明的事物的发展历史来进行研究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

中国缺席了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前25年,这本书极大地弥补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上的空白和欠缺。所以特别感谢这个团队来为我们做了这么好的一项工作,我觉得《口述历史》的切入点是做的很好的——这就是回到互联网发展之初的“现场”,回到了我们认识它的“原点”。因为我们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一般认为,要认识和描述及把握一个事物的发展,从过程的角度看,其实有三个最为重要的、最具有表现力和认识力的三个关键性时间节点:一个这个事物的起始点,一个是这个事物发展的高潮前后,最后就是这个事物发展的终结点。《口述历史》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将我们对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进程的认识和考察带回到互联网发展最初的起始点,让我们的认识回归原点、回到现场。这种研究方法对于认识项互联网这样一个特别重大,特别复杂,特别多样化,以及有着各种社会的、文化的和技术的变量的事情其实是一种特别具有价值的一种方式。它提供了一个复杂性的存在,多样化的可能以及认识逻辑的全方位展开的生态化叙事,因此企业就价值和潜力是相当巨大的。我们中国其实是缺席了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前25年,而我们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跟这样一种对于互联网发展“初心”的认识上的缺失是有相当的关联的。事实上,互联网发展之初所面对的环境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智慧等等,与我们今天索要解决的相关的现实发展中的问题逻辑很大程度上都是一脉相承的,认识和把握这些初始问题,对于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是有着很大的叙事意义和启示作用的

今天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其发展50年之后,当互联网深刻且全面地改变世界的连接方式,为社会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标准和尺度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我的判断不知道准确不准确,我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其时间历程中的“高潮前后”——事实上互联网发展本身跟现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已经全面相遇(我不想用“博弈”这个概念,太具有“斗争”的意味),这必然引发文明发展中的一系列涉及主流的问题,也就是说,会产生一系列关键性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特别赞同刘九如先生说的一个概念,就是学术应该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登场了。虽然我们做学术研究的人可能这些年也做过很多关于互联网的研究,但从时代的高点的位置上、从社会发展的全局的视角上,也即互联网发展的顶层意义上来去面对它所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说数量不多,并且质量也不高。

因此我觉得这项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和第二阶段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逻辑应该有一个创新的定位和展开。第一阶段的重点是“回到现场”、回到“原点”,尽可能展现互联网发展之初的矛盾、纠结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智慧,形成一个生态级意义的“原点”重建。而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当它已经与时代、与社会全面“交集”的当下。即它的发展进入“高潮前后”的节点上,何去何从的选择问题变得日益紧迫和突出,我们在回答所谓高潮前后的时代之问的时候应该跟初始研究的那种“回到原点”的逻辑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目前或者未来一段时间它的研究应该是基于整体的这种梳理,我有两点建议:一个是整体梳理,就是要全面梳理互联网发展50年以来的诸种核心逻辑的进程、变量、问题和矛盾的交集点:即梳理互联网发展的业务史、创业史、思想史、技术史、学术史、商业史等等,要做不同纬度、不同逻辑上整体的梳理发现它的一些关键性变量,发现影响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以及彼此之间产生的状态及评估它可能的未来。这是需要有一个比较分门别类比较深度的研究。因此我也希望《口述历史》的团队除了出版这样的成型的成果之外,还应该以某种方式把已有全部的访谈资料、原始的录音录像及文字材料以某种方式开放给学界,开放给研究界做多维度的和自主的对于这些原材料的深度价值挖掘的工作,我觉得这个工作它的意义可能比出版这样一个成套书本身意义价值还要大。

再一方面,就是对于现实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深研”。我听到方兴东教授说到2025年之前还要继续扩大这项研究所涵盖的国家和相关的人——扩大到一百个国家,寻访的人数超过一千人。我的建议是,这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扩张,而是带着问题进一步地进行某种有结构或者有问题导向的一种深究。有一些已经采访过的人今天我们视必要还可以再次寻访,看看今天他的认识可能有哪些教育部的深化或转变——意味有历史感的人的问题回应往往是更为深刻和有智慧的。还有,就是要回答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当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这种访谈形式,通过聚集大家智慧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来聚焦问题,为回应时代之问提供某种有高度、有历史感的解决方案。因为互联网注定是一种改变人类文明进程非常重要的现象级存在,而这样的东西跟你我他都有关联,我们学者一定要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上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表现出自己的力量,不能缺席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这才是我们的专业价值和尊严之所在。

《互联网口述历史第1辑•英雄创世记》

会议相关文章

温顿•瑟夫: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节点

凯蒂•哈芙纳:成功有无数的父亲,而失败是个孤儿

马克•韦伯:互联网历史研究具有宝贵的价值

全吉男:疫情期间互联网展示了它的独特价值

钟布: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服务社会各阶层,而不只是富人

徐愈:互联网发展到了历史交汇点

周宏仁:互联网是点亮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盏灯

韦路:互联网口述历史的三大特色

熊澄宇:互联网口述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胡建生:找回初心 走向未来

方兴东:互联网和人类的底座是全球一体化的科学精神

刘九如:记录历史,也将载入历史

陈彤:历史总是让人热血沸腾

吴伯凡:培根固本,根和本都很重要

姜奇平:成为未来事件的历史

吕本富:口述历史需要不同的体例和标准

胡延平:源与流---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张向宁:从历史中照见未来

蒋涛:把精神和文化传递下一代

梁宁:互联网口述历史中国伟大的文明工程

李欲晓:回忆人类的发展文明历程,向互联网贡献者致敬

周健工:科学技术的演变是社会建构过程还是自然现象

吴飞:技术创新是互动过程中的“添砖加瓦”

徐忠良:回望历史,观察当下,影响未来

崔保国:互联网全球发展的全景轨迹

彭兰:对互联网口述历史的几点期待

喻国明:互联网研究应为解决“时代之问”提供解决方案和社会智慧

陈春花:开启全新的旅程,由技术回归到人

秦朔:未来世界互联网的创新应由我们来带动

吴晓波:互联网一个新的革命形态

郭良:互联网的初心

王俊秀:科学共同体----互联网之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